
2022年8月, 乌克兰军队发起了针对赫尔松与哈尔科夫的反攻行动,红利曼战役由此爆发 。 当时,乌克兰军队以第66、93机械旅作为先锋部队,强渡北顿涅茨克河。迅速占据了河岸的战略要地斯维亚托戈尔斯克,兵锋直指俄罗斯军队的阵地,并与俄罗斯守军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而在这场交火行动中,美国援乌装备海马斯火箭炮的发挥,可谓异常凶猛。 它多次精准且成功地打击了俄罗斯军队的弹药库、指挥所等关键目标。
甚至有说法,当时有一队驻扎在某养猪场附近的俄罗斯军队,因为遭遇海马斯的集中火力攻击,损失惨重。 部分俄罗斯士兵竟抛弃了身受重伤的战友,仓皇逃窜, 当时有部分家猪因为猪圈被毁,出来觅食,这些被战友抛弃的士兵最终命丧猪口。 以至于当时俄罗斯军队提及海马斯时,无不谈虎色变。 仅从这件事来看,就能看出海马斯对于俄军的杀伤能力和心理威慑能力到底到了何种地步, 那么这款曾被俄罗斯视为噩梦,乌克兰视为黄金装备的武器,在中国军队看来,又是什么“档次的选手”。
俄乌战场大发神威 其实答案或许会让人感到意外, 在中国军队看来,海马斯并不算特别出色, 它当初之所以能在红利曼战场上发挥神勇,完全是多个巧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第一个因素,就是这款武器的 精准打击能力确实可圈可点。 海马斯搭载了GPS全球定位系统与惯性导航组件,具有较强的打精度。 曾在红利曼战役中多次精准命中俄军的弹药储存点和重要指挥节点, 严重破坏了俄军的后勤补给能力,切断了俄罗斯的指挥链条,导致俄罗斯指挥系统的运转遭受重创,部队在缺乏指挥部管理的情况下,被迫各自为战。
再加上,海马斯射程可达80公里左右,远超乌克兰此前使用的一些火炮 。能够在俄军火力射程外发动攻击,对俄军的集结地、行军纵队等进行打击, 迫使俄军分散兵力,放缓推进速度,打乱俄军的作战部署,而俄军却难以有效反击。 甚至,在一些战斗中,由于海马斯的远程进攻能力,甚至不得不改变作战计划, 从进攻转为防御,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红利曼战场的局势,增强了乌军的作战能力。
同时,由于比起常规火炮,海马斯的射速更快,发动攻击的频率更加频繁,结合上前文已经提到的突然性和高杀伤力, 俄军士兵在面对这款武器时,时刻处于提心吊胆的心理状态, 作战信心和士气一落千丈,战斗意志甚至由此崩盘。 尤其是前文提到的猪圈炸毁,重伤士兵遭遇觅食重伤士兵遭遇觅食野猪,最终丧命猪口的惨剧,虽然未经证实,但曾一度成为全球热点话题。 可以想象, 当俄罗斯军队听闻此事时,士兵内心到底会有多么惶恐。 据说,在一些地区,俄军士兵对海马斯的恐惧导致作战时的谨慎过度 ,已经到了近乎草木皆兵的地步。
但与此同时,还是要注意到海马斯火箭炮的一些固有缺陷,它能够在红利曼发挥神勇,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当时战场上的特殊环境, 放大了海马斯的优点,而规避了相关缺点所致。 比如,这款火箭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地形复杂的山区等区域,或是遭遇恶劣气候时 ,火箭弹的制导系统极易受到地形与天气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打击精度下降。
与此同时,电子战武器也对海马斯也有着较强的压制作用。由于海马斯过度依赖GPS全球定位系统,在面对电子战手段时 ,很容易受到干扰与欺骗,打击精度可能因此大幅降低,甚至完全丧失作战效能。 火力持续性方面,海马斯采用轮式底盘, 虽具备较好的机动性,但载弹量颇为有限。在持续高强度的作战过程中,需要频繁返回后方进行弹药补给。 此外,海马斯依赖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供应,弹药数量存在一定的限制。 一旦弹药供应出现延误,作战能力将显著削弱,难以持续对俄罗斯军队进行高强度打击。
不如中国的191火箭炮 所以,在中国军队的眼中, 海马斯虽然是一款可圈可点的武器,但也称不上是特别出色。 现在中国早已有了更强的同类产品,全球现役最强火箭炮--陆军 PHL-191远程火箭炮 , 该装备是目前中国陆军的主力装备,火力,射程,和精度均为全球前列,甚至达到了短程导弹的标准。 可以说, 对海马斯火箭炮形成了全方位的包围。
论射程,191 型火箭炮最大射程 可达500公里,达到短程导弹标准,远超海马斯常规火箭弹和增程弹药的射程,在远距离打击上具备显著优势。 论载弹,海马斯发射车可装载6枚227毫米火箭弹, 若装载陆军战术导弹只能装1枚610毫米的导弹。 反观191火箭炮,从网上公开资料可以得知,1 91火箭炮可装载10枚300毫米或者8枚370毫米火箭弹,还可以装载两枚750毫米的远程制导火箭弹, 载弹量明显多于海马斯,在持续火力输出上更具优势。
论抗干扰,海马斯 采用GPS+惯性制导方式,按照相关的说法,该装备采用的NavStrikeGPS接收器基于SAASM反欺骗模块设计, 具备一定抗干扰能力,推测抗干扰能力在70-90dB之间,算是一个不错的状态。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 海马斯在面对俄军电子干扰时,GMLRS弹药命中率骤降至55%,由此可见,该武器的抗干扰能力,并不算十分出色。 反观191火箭炮,火控系统同时接入 北斗导航、侦察无人机、地面雷达站 三套信道,具备 多源信息融合能力。 在电子对抗旅全力压制干扰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命中率,抗干扰能力能将海马斯按在地上摩擦。
在这样的摩擦下,海马斯或许只能在机动性和精度方面勉强找回场子。 从网上资料可以得知,在海马斯的 早期测试中, 该炮配备的GMLRS火箭弹精度可达2.1米,末端在不用GPS仅依靠惯性制导时,误差约3.75米,已经相当出色 , 这个数字确实已经处于全球领先行列,甚至对比191略占优势,但在遭遇强干扰的情况下,这个优势还能发挥吗。
至于机动性,这确实也是事实,因为海马斯重量较轻,可以全球部署, 但由于该火箭炮的故障率较高,一来二去,也抵消了机动性强的意义。 所以,海马斯在中国军队看来,是一款强,但是强得有限的装备,根本就不值得对他太过于担心。
参考资料: 1、央视新闻《台军首次试射“海马斯”火箭炮如何压制这种武器?》 2、环球时报《「环时解读」射程远、精度高、成本低两型191远程箱式火箭炮集中亮相》
扬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